大行行来弋五岳,高隐隐去傲红尘:五岳现在还是修仙圣地吗
供稿:飞行的书卷
集齐五岳,召唤神龙:
大行行来弋五岳,高隐隐去傲红尘。
自从行尽五方后,赢得蓬莱永劫春。
五岳徒步深度穿:
首登华山,自玉泉院一日内踏遍五峰;
次登泰山,一日内徒步上下;
三登南岳霍山(汉武帝封),二日走遍西关,闯遍东关;
四登中岳嵩山,太少(太室山少室山)两日连穿;
五登北岳恒山,三小时冰雪速穿;
六登南岳衡山(隋文帝封),两日内遍游近两百平方公里内全部景点。
(道教至宝——“五岳真形图”,衡山拍摄)
李白曾写道: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。那现在的五岳还是修仙圣地吗?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,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、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。如今五岳名山成了中华名族的重要象征,民间更是有“五岳归来不看山”的说法。
秦国对五岳有了明确规定:自河南省崤山以东为名山五,即嵩山、恒山、泰山、会稽、湘山。
说到五岳,必须澄清几点历史:
1、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、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。春秋产生了“五行”之说,战国时颇为流行。后来出现“五德终始论”,“五岳”之说才应运而生,故《诗话》曾说:“唐虞四岳,至周始有五岳。”后为道教所继承,五岳被视为道教名山,这和印度佛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。只是印度佛教东传后,到明清时期,南岳、北岳和中岳形成道佛共存的局面,东岳和西岳则仍以本土道教势力为主,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。
2、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,只是因为根据五行哲理,位于东方。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处。到了唐代和武周武皇武则天,封禅活动都在中原中岳嵩山,而非泰山。
3、五岳之说真正始于汉武帝。至汉武帝时才正式创立五岳制度,并登礼天柱山封为南岳。据《汉书·郊祀志》载,汉宣帝神爵元年(公元前61年)颁发诏书,正式确定以泰山为东岳,华山为西岳,霍山(即天柱山)为南岳,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,为了统治需要,废霍山为南岳,于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诏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。恒山为北岳,嵩山为中岳。
由上可知,现在的五岳,南岳和北岳的地位屡次变化、“稳坐泰山”的只有泰山、华山和嵩山。
其中北岳争论最大。历史上一直有两个恒山之争,有人认为最初的北岳是河北省曲阳县的大茂山,在清朝顺治年间以前,北岳恒山一直被人认为是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大茂山。并且有人认为到明末才改封山西浑州天峰岭为北岳恒山,改封后一直未举行祭祀;至清入关,1660年(清顺治十七年),顺治皇帝下诏,正式祭祀于浑源北岳庙。
那真正的北岳到底在哪里?面对两个北岳的争论,徐霞客采取的是抛出两个北岳之说,但实际游历地点却是现在的山西浑源恒山。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:“宫北为飞石窟,相传真定府恒山从此飞去。”就是说,河北真定(今河北曲阳)也有一个恒山,而且传说是从这里飞过去的。
明朝关于北岳,朝廷发生了五次争论。加上清朝一次争论,共六次争论。
第一次争论:明弘治六年(1493),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,要求改祀北岳河北恒山于山西浑源。礼部尚书倪岳则上疏予以反对。朝廷议定“仍祀曲阳,循依旧理”。
第二次争论:明弘治十五年(1502),已升任吏部尚书的马文升再次上疏,请改祀北岳于山西浑源。复议期间,礼部尚书倪岳又一次给以驳斥。皇帝对礼部的复议批复:“诏从之。”
第三次争论: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),户科河南陈公上奏章请罢曲阳之祀,又被朝廷否决。
第四次争论:明万历十四年(1586),山西巡抚胡来贡请改祀北岳于浑源。礼部礼臣沈鲤表示反对。
第五次争论:同年(1586),即第四次交锋之后,朝廷改封山西浑源玄岳山为北岳,称恒山。但这只是改封了北岳恒山的主峰,国家秩典祭祀仍确定在河北曲阳。明后期遂出现“两个恒山”之说。
第六次争论:清顺治十七年(1660),刑科给事粘本盛上奏朝廷,要求改祀。其观点与明代马文升一致,但这次顺治帝却御批“移祀北岳于浑源”。自后再不见反对此事的奏摺。
主张改祀到浑源的一派,理由主要有三:北岳恒山和祭祀北岳的地点应在国都北方,而当时祭祀北岳的恒山是河北大茂山,祭祀地点在曲阳北岳庙,均在国都之南,与京城方位不符;改祀到山西浑源,是因浑源曾为恒阴,为恒山阴面,恒阳、恒阴“皆指恒山”,浑源又比曲阳在国都偏北;还有交通不便及官宦个人意愿。
反对改祀的一派,主张仍在河曲阳北岳庙祭祀。强调既然“恒阳、恒阴,皆指恒山”,何必改祀?他们运用大量“改都而不改岳”的历史事实,并引经据典地对改祀派给予反驳,以维持几千年历代中央政府在河北祀岳的历史惯例。
现在让我们来还原历史:
原来从汉代到隋代这个阶段,祭祀北岳一直就在古老的浑源恒山。到了后唐以后,因为石敬塘他为了做“儿皇帝”,把“燕云十六州”割让给了契丹国,这时候宋朝的皇帝想到浑源恒山这儿来祭祀,没法祭了,所以最后就到河北曲阳大茂山了。可能就是皇帝为了搞一个掩饰,掩饰说不能来了,不是说因为我的国土不完整,而是舜大帝传说的恒山,到河北曲阳去了,他是找了这样一个理由和借口,导致后世一直以为真正的北岳是河北大茂山。直到清朝顺治十七年以后,正式确定在浑源恒山祭祀北岳,相当于还原历史了。且从徐霞客的态度来看,明代已经将北岳之名号回归浑源恒山了。
汉代时朝廷定时祭祀五岳四渎,汉武帝封禅泰山后,五岳的地位更是大为提高。道教奉五岳为道教的洞天福地,东岳泰山为蓬玄太空洞天,南岳衡山为朱陵太虚洞天,西岳华山为太极总仙洞天,北岳恒山为太乙总玄洞天,中岳嵩山为上圣司真洞天,每座山上都有神仙居住。道经上,还有五帝对应着五岳,太吴氏青帝治泰山,祝融氏赤帝治衡山,金天氏白帝治华山,颛顼氏黑帝治恒山,轩辕氏黄帝治嵩山。唐朝先后敕封中岳神为中天王,西岳神为金天王,东岳神为天齐王,南岳神为司天王,北岳神为安天王。宋代进一步将五岳神从王加封为帝,敕封东岳为天齐仁圣帝,南岳为司天昭圣帝,西岳为金顺圣
帝,北岳为安天王圣帝,中岳为中天王崇圣帝。元代皇帝对五岳大帝依然崇奉,明代将五岳大帝改称五岳神,但民间对五岳大帝依然崇奉。
道经曰:“五岳之神,分掌世界,人物各有攸属。”其五岳大庙就是五岳大帝治理鬼神的场所。
东岳泰山(海拔1532.7米,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)
必游景点:本人认为是十八盘、玉皇顶、碧霞元君祠。
杨辛教授是北大哲学系的“长寿哲人”之一。“我刚退休的时候不太适应,曾经产生过悲观的情绪,我觉得生命就是一条直线,从起点到终点,人生是白驹过隙,匆匆过客,虽然想抓紧时间多做一点事情,可心里总有一个阴影,觉得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多了。”如何摆脱这种悲观的情绪呢?杨辛教授的答案又让我吃了一惊,他告诉我,悲观情绪的彻底转变是在他一次次爬泰山的过程中开悟的。他很自豪地告诉我,迄今已经爬过泰山44次,92岁高龄还爬过两次,他说:每次登山,体会都不一样,总会在某一方面有所发现、有所丰富,对泰山的理解也更深一步。因此在每次登临之后,杨辛都要挥毫赋诗,以言心志,至今已创作了30余首歌颂泰山的诗歌。他还写下了《泰山美学考察》,从泰山之美感悟到生命的真理。“古人登泰山做什么?是拜天,敬天,天就是自然,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,宇宙生命循环不止,生生不息,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。所以泰山包含着中国哲学中‘生’的内涵,是一种乐观、进取的精神,爬泰山激发了我的生命力。”
有三个长寿且身体健康的老翁,有一天他们在这块大石头边相遇互相谈论起了自己的长寿经。第一位老翁说: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。第二位老翁说:“吃饭省一口,百岁叫不走”。最后一位最长寿的老翁说:“老汉我活到九十九,只因家中媳妇长得丑”。说完,三人一起哈哈大笑。不过他们只是凡人,并非仙人。
南峰顶上的仰天池,深约1米,池水面积约3平方米,水色清澈,略呈绿色。由于池水久旱不涸,雨涝不溢,春夏秋冬,池水始终如一,游人常叹奇异。传说太上老君常汲此水炼制金丹,所以又称池为太乙池、太上泉。别看这池子不大,“神通”可大着哩,在海拔2000余米的峰顶上,而且峰顶主要是坚硬无比的花岗石,池水是从何而来的呢?至今都是一个谜!故又被列为华山十大谜之一:
华山女道长90岁高龄仍身轻如燕,
道家的长生不老真的存在?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k019596ccme
南岳衡山(海拔1300.2米,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)
必游景点:本人认为最值得去的自然景观是祝融峰、大禹碑、会仙桥。
虽然有人评论衡山的云雾可与黄山媲美,但云海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景观。
(衡山云海剪辑)
清代一代圣君康熙在1705年南岳大庙重修竣工时亲笔御书《重修南岳庙碑记》中开宗明义写道:“南岳为天南巨镇,上应北斗玉衡,也名寿岳”。
拾级登山而上,“寿”字点缀满山:有的刻在寺庙旁,有的刻在石崖上,有的刻在路径边。如百步云梯石上的“两维拱寿”,兜率寺后巨石上的“寿”字,广济寺到茶园桥边的石上有“寿”字,望月坛下巨石上有“寿比南山”,会仙桥石壁上有“寿比兹岳”;怀素草书“寿比南山”祝融峰顶有“寿比南山”四字碑刻。
宋·陈田夫《总胜集》载:“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,胎息还元,数年成道。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,皮元为太素先生”。
《星经》载:衡山衡山对应星宿二十八宿之轸星,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,衡山故名寿岳。
《诗经·小雅》,”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“。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那样久,”寿比南山“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。
你知道最初的“南岳”是哪里吗?
你知道中武当在哪里吗?
最初汉武帝封天柱为南岳,后被隋炀帝废除封衡山为南岳。自唐开山设观以来,系道教三十六洞天,七十二福地之一。
天柱山与武当山南北辉映,为道教名山,亦名中武当。从文化角度看,更是当之无愧的“寿比南山”中的南山。
因为《道书》以天柱峰为司命真君发祥所都,称作“司命峰”,司命之神可是真正掌管人类寿命的。
天柱峰南的会真崖,相传就是左慈谒会司命真君处。如果没听说过司命之神,总读过扁鹊见蔡桓公吧,扁鹊曰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针石之所及也;在肠胃,火齐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!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”既然是司命真君所在地,霍山被称为寿岳实至名归。
北岳恒山(海拔2016.1米,位于大同市浑源县)
必游景点:本人认为最值得去的悬空寺、会仙府、天峰岭顶。
北岳有“三寺四祠九亭阁,七宫八洞十二庙”之说,所以我认为恒山之胜不在景,而以玄门闻名。
做为玄门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,被称为“玄门第五小洞天”(太乙总玄洞天)。相传,我国神话中的古代玄门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。
我国唯一入选世界十大最奇险建筑——山西大同浑源悬空寺:
中岳嵩山(海拔1491.71米,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)
道家尊中岳庙为“第六小洞天”,这里是传说的周朝周灵王(公元前571~545年)的太子王子晋的升仙之处。
嵩山如卧:
王一空(化名)是豫东人,他20岁时来到嵩山峻极隐居修行,至今已有8年。在山上,他不与外界联系,除了吃饭睡觉,就是练功、打坐、读书等,过着清苦贫乏、与世隔绝的生活。
嵩山峻极峰海拔1491余米,有台阶4000多个。走蜿蜒的山路、登高低不同的石阶,经老母洞、中岳行宫等景点,才能抵达峰顶。
王一空所隐居的洞穴,位峻极峰东南,大概十几分钟的路程。
这是一个极其隐蔽的山洞,上方有悬崖,前方有大片的树林遮挡,游客很难找到。
“很多事情看起来并不是你想的那样,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,但是平常人都没有那个见微知著的能力。”读《道德经》让我认识到这一点。
中岳庙的四岳殿台在五岳中独树一帜,渗透着“五岳共存,五行俱全”的宗教观念。
若问华山和嵩山少室山哪个更险?虽然各人感受不同,但由于华山开发的更早更全面,且最险处有保护措施;而少室山除了三皇栈道外,其他都是野路,所以从涉险角度看,我认为少室山还更险。这可以从明朝地理学家袁宏道的例子可以看出端倪:
袁宏道登了华山,却没能登上少室山:
袁宏道曾有诗描写华山擦耳崖之险:“逋客时时属耳垣,倚天翠壁亦可言。欲知危径欹危甚,看我青苔一面痕。”
袁宏道到达少室山山脚下的少林寺时,曾有心登少室山,却因“无所得路,乃止”。但他说出了少室山的重要特点:“山四匝皆壁,群山翳其外,迫之乃不见巅而见翳,游人多不惬。”并说“从汝(汝州)来者,唯见千叶芙蓉,与天俱翠,摇曳云表而已。”
相关阅读:
(西岳华山和东岳泰山未写游记)